沿革簡介

登瀛書院碑記

  碧山青青,焰峰亭亭。貓羅西繞,烏溪北銘。中開丘原,紫微芳庭。
  物豐民富,人傑地靈。登瀛書院,文化典型。士民護持,永祝遐齡。

  考書院之設,其源起於唐,蓋廣教育,拓人文也。乾隆間,北投堡設土番社學。嘉慶間,傳有登瀛社,結群會文。道光初,北投番學衍漢庄義學。道光十三年,藍田書院肇建,士子求學仍需遠涉。道光廿七年(一八四七),時北投堡總理莊文蔚、職員洪濟純、與生員洪鍾英首倡,募銀興建書院,顏曰「登瀛」。蓋取唐太宗禮賢下士,十八學士入館,時謂「登瀛洲」之義。瀛洲自古仙境,入館登瀛,名垂青史,其意深遠。
  保內紳民為講學掖才,陸續成立玉峰、碧峰、萃英、梯雲四文社,社員一四三名。聯珠綴玉、裁雲鏤月之外,前後購地近四十甲。或供經費,或當祀田。凡此文社籌資者,乃形成管理主體。迨光緒九年,院殿傾圯,由李定邦、林錫爵、簡化成等倡募整修。又書院雖由民建,仍由官督,並受白沙書院經費補助。
  有清一代,經禮聘名儒洪月樵秀才任院長,訓導廩生洪鍾英、洪聯魁、講習貢生洪濟純,均於書院授業。從茲書聲琅琅,學子敦品勤學之外,亦嚴考課,祭文昌,禮聖賢。此後登雲有路,凡參與學子,皆成社會菁英。且院長宿儒,並於書院楹聯、儀仗,授詞啟導。於今史蹟文物,風範仍存,典型有徵。而院設敬聖亭,院丁擔籮拾字,過化存神,寓教育於生活。
  日治實施新制,科舉廢,漢學弛,書院轉型文昌祠。因草鞋墩公學校須由地方自籌基金,乃經官紳議決,由祠內玉峰、碧峰、萃英三社捐出所屬學田近卅六甲,繳役場作地方公學校建學基金。竟嘉惠全境,廣被群黎,利澤悠遠。然書院至此大衰。大正十四年,祠幾殘破,由洪源卿、洪火煉、李昌期、李峰竹、林紹鵬、林紹輝、黃春帆等倡修,為籌募整建,乃增列新會員。為保存文祠,權宜秋祭為祭孔,並由各公學校長率師生與祭,以示飲水思源。
  嗟夫!大樹枯殘,遺澤新林。老幹新枝,善德垂箴。臺灣光復,政府初將國史黨史暫存祠內,並名「史館路」。而原保地產,旋遇土地改革,五甲剩八分。幸民國七十四年,文昌祠復名「登瀛書院」,並列國家三級古蹟。民國七十六年,全體整修,又九二一大地震補強,均保存原始風貌。幽靜樸實,晨夕馨香。離塵囂,近田園。一耳目,肅心志。於修業進德,增福晉祿,有口皆碑。而歷任執事,咸竝賢達。美庭園而增設備,裕財庫而擴院地。祈福以繞境,弘文而重道。同心協力,古風猶在。
  民國九十九年五月,成立登瀛詩社,揚風扢雅。舉辦登瀛詩獎,鷗盟鷺集,蔚為盛會。主委敦仁,祖孫四代,提振斯文,尤傳佳話。夫臺灣為東瀛樂土,海上蓬萊。南投為全臺中央,草屯乃南投門戶。名山勝境,峰巒聳秀。入院門,受聖教。沐化春秋,真登瀛洲,昭盛世,壯雲衢,高翔彩羽,近列仙班也。乃以雙調〈江城子〉詞贊曰:

  依依蟬唱伴詩聲,賦登瀛,愛秋晴。文社烟雲,暗逐古祠楹。幸有名詞留史蹟,懷學士,化功名。
  雕樑畫棟寄深情,祭璣衡,奏瑤箏。丹桂飄香,仍見笑相迎。願得年年春意在,紅堵外,綠田耕。

草屯好地方,書院真聖境。長願人才薈萃,永祈騰蛟起鳳。

國家三級古蹟登瀛書院主任委員洪敦仁暨全體執事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仝敬立
前臺灣省文獻會主任委員/行政院文建會國家文化資產審議委員  簡榮聰  敬撰

中華民國一○一年西元二○一二年嘉月吉


 

沿革簡介

About 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