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日慶典

春秋祭典

  登瀛書院主祀文昌帝君,每年最重要的祭典為祭祀文昌帝君的春、秋二大祭典。一為農曆二月初三日帝君誕辰日,行春祭;再為八月十八日帝君成仙日,行秋祭。

  清代嘉慶6年(1801),朝廷頒布將主管人間文教功名利祿的文昌帝君,「奉詔編入祀典,春秋致祭,與武廟同」(《彰化縣志•祀典志》),通令各省皆建立文昌廟祠,各地書院都祭祀文昌帝君,各級社學、義學,也紛紛奉為主祀神。書院祭祀文昌帝君,春秋二祭乃成必要之儀禮。每屆春秋祀典,凡士紳、信徒、子弟、社員、士子與各界百姓,每每相偕前來參加儀式及會飲饗宴,此祭俗也成為清代書院祭祀器物設備的由來。日治時期時勢所致,書院制度瓦解,書院被改稱為文昌祠,傳統祭儀多有休廢。至太平洋戰爭時,一年一度之祭祀,更為之斷絕。待光復後書院運作漸上軌道,蕭耀倉主委任中再度恢復,歷任主委執事勉力維持,至今每年如期舉辦盛典,光耀文昌。

  舊時的公家機關與文人皆於春秋二祭時前往書院行禮祭祀,各詩文社成員也會相聚交誼。現今,書院鄰近之各級學校,多由師長帶領學子們參與祭拜活動,加以來自全台各地人士齊聚一堂,共同薰沐禮教,陶冶心性。

  許多家長、學生、考生們會把握吉日,前來祭拜文昌帝君,同時敬奉蔥、芹菜、蒜等富含吉祥意味的供品,也祈求庇佑課業順利,前途吉祥。
 

(一)    春祭 
  農曆二月初三日為文昌帝君聖誕,每年此前舉行春祭大典。時屆仲春,春暖花開,一片清和。書院值此佳期,依循古禮舉行春祭大典。由管理委員會承辦,準備麵線、壽龜、壽桃與鮮花素果等供品,隆重舉行祭典。
  春祭簡單而隆重。首要在於由誦經團恭誦經文,祝賀文昌帝君聖誕。之後,會舉行開燈儀式。執事人員身著古裝禮服,拿著「功名燈」、「學士燈」點燈名冊,一一向文昌帝君唱名報告,為考生祈福。隨著考季來臨,每年都會有許多考生到書院點燈,祈求文昌帝君可以護佑學子考生,文昌光彩,考運亨通,金榜題名。點燈的燭火會維持全年不熄。繼而頒發登瀛書院清寒優秀學生獎學金,以資鼓勵鎮內各國小、國中、高中職諸學子。
  近年來最具特色的,是恭請「魁星筆開智慧」儀式。由書院主委暨執事人員身著長袍古裝,依循古禮,恭請魁星筆,為現場民眾開智慧。相傳,經魁星筆加持的人,不論大人小孩,大多能感受到智慧清靈,功課進步,運勢光明。
 

(二)    秋祭 
  農曆八月十八日為文昌帝君成仙日,又近於至聖先師孔子聖誕佳期,每年此前會舉行秋祭大典。因時屆中秋,天高氣爽,月圓人圓,適於交誼。而自古春祈秋報,秋季為一年豐收之時節,歡喜慶成,祭典通常較為隆重。
  書院值此佳期,依循古禮舉行秋祭大典。由管理委員會承辦,施行三獻禮,繼而恭請「魁星筆開智慧」,隆重舉行祭典。
  登瀛書院秋祭大典三獻禮,依循古制,行禮如儀,過程虔敬肅穆。場中設祭壇,備三牲果品,吉時一到燃放鞭炮,開啟典禮序幕。由主委領袖,敦請社會賢達擔任主祭官、陪祭官,書院諸執事人員各司其職,皆著長袍禮服。先到廣場焚香祭告蒼天,再向文昌帝君行禮。在莊嚴雅樂聲中行三跪九叩大禮,循序敬拜、叩首、上香,呈獻剛鬣、柔毛、庶饈、果品、穀、麥、豆、麻、山珍、海味、財帛種種,以示收穫飽滿,豐富供獻,並頌讀祭文,讚頌文昌帝君之尊崇。歷經初獻、亞獻、終獻等禮,圓滿三獻禮,表達誠心敬神的感謝。
 

  書院既是知識學習的場域,更是品格陶冶的處所。祭祀典禮的意義,首先在通過對先聖先賢的祭典禮儀,樹立可供效法的典範,喚起恭敬心,藉以薰陶性情,裨益成人。陶冶學子惕勵精進,鼓舞百姓學習效法,期能超凡入聖,所謂「藉神明以儆身心,文風所由丕振也」,是優良的品德教育。再者,透過禮敬神祇,祈請靈威庇佑,靈感相助,期望能智慧弘光,金榜題名,功名如願,再以所學知能,經世濟民,福國安邦。
 

節日慶典

Festival 回首頁